很明显,这些危机的出现,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,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。
天地能生物,所生之物便有性命,便足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,这正是由人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。至于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、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[11],则包含着古代协同学的原则。
天且弗违,而况于人乎,况于鬼神乎。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在于生生之德,自然界的目的性在于善(《乾·文言》:元者,善之长也。《系辞下》说: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兼三材而两之,故六。这正是值得我们重视的。《易传》虽讲普遍的道德理性,但也不能归结为泛道德主义,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,它既讲仁,同时也讲知,是仁知并重、德业并进的。
按照《系辞》《说卦》所说,天之道为阴阳,地之道为柔刚,但《贲·彖传》却以刚柔说明天文,可见,刚柔即是阴阳。乾卦之《彖传》说: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乃统天。人的价值固然是由人自己创造的,但人并不是唯一的价值源泉,宇宙自然界才是人的生命与价值之源,这是天人合一论的最核心的内容。
自然界以生长、化育为其功能,人的使命就是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自然界的化育之中,完成化育之功,所谓天功人其代之。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一切,不都是为了未来吗? 人类中心论的科学技术范式,已经和正在带来人类生存的严重危机,这种危机具有毁灭性,与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具有同样性质。人是自然界的产物,决不仅仅是指人的生物存在,更重要的是指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意义。因此,如何对待自然界,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,就成为人类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,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。
所以,万物生意最可观,生即仁也。天人合一论所说的天,有多层含义,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含义是指宇宙自然界及其生命秩序,对人而言,它是有生命和价值意义的。
中国哲学并不承认有超自然的目的,但也不认为只有人才有目的。人类和人类社会被认为是不断进步的,但这种进步实质上被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技术力量的提高,因而是能够用经济指标和数学统计等方法测量的。但说到神圣化或神圣性的问题时,我们认为,人类生活如果没有神圣感,没有神圣事物的存在,那将是非常悲惨的。附录: 《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》提要 人类和人类社会被认为是不断进步的,这种进步是能够用经济指标、数学统计等方法测量的,但它是以人类中心论为前提的。
在这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,天人合一论及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学说,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。至于孔子所说的天生德于予,孟子所说的良贵天爵是天之所与我者,就更加清楚不过了。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而言,其意义更不待言。今天,还有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仍然受这种思维方式的束缚,认为自然界对它自己创造的东西是盲目的和无意识的,他们虽然承认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,但又说不应当由此将自然神圣化。
中国的天人合一论既不是萨满教那样的万物有灵论,也不是基督教那样的一神教,但它不仅具有哲学的理性精神,而且具有非常明确的生态意识。天人合一论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问题,包括生态伦理,即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,它们似乎并不包含科学认识的内容,但这并不意味着,它与科学理性是根本不相容的。
[3] 这是蒙培元先生于1999年2月7日亲撰的提要,文章刊发时未使用。人类中心论却认为人具有主宰自然的权利,而且有认识自然的能力。
这就是天人合一论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。中国哲学所说天命之谓性,是有深刻内涵的哲学命题,也是天人合一论的最基本的内容,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体验。施其爱于人类与万物,既是自然目的的实现,也是人性的完成。在现代技术带来严重生态危机并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今天,就更加需要反思,如何解决科学技术与人文、社会、伦理、自然等方面的关系问题,其中包括科学范式的转换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进步的程度就完全取决于控制、改造、占有、掠夺自然的程度,二者是成正比的。所谓天命,则是自然界目的性的表示,其实现则为人的德性,即天命之谓性。
[3] [1] 德国《回声报》1999年文章《科学家正寻求同社会的和解》,引自《参考消息》1999年5月8日。但是,对前现代的传统的某种回归,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标志。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天人合一 。它当然是在开放的多元的系统中发挥其作用,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前现代时期。
人的一生就是面对天命做到心中无愧,亦即实现天所赋予的德性,所以,只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,才能说我这一生没有遗憾了。人与自然界的万物也不仅是我与他的外在关系,而是我与你的亲近关系,人与整个自然界则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。
所谓主体性、创造性,最终都落实到参赞化育上,即促成自然界的生长发育。这个思应理解为睿思,即聪明智慧之思,包括自觉的道德意识(其实,现代科学已经证明,动物也有思,即一般所谓思维)。在这里,天人之间真正合一了。因此,才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天即自然的神圣与伟大。
中国哲人所说的天人之际,不只是指边界、边际,而且是指交融、交际,后者才是它的意义所在。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,而是自然界中的一员,而且负有保护和尊重自然的责任和使命。
所谓天道,是指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过程及其秩序,即天秩天序。他所说的世界宗教,显然是指基督教那样的一神教。
【提要】天人合一论所说的天,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宇宙自然界,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,是有机的统一。我们也承认人类是进步发展的,但这种进步发展是在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中实现的,而不是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发展的,这就是天人合一论对现代人的启示。
其实,在某些学者看来,基督教在其后来的发展中,具有男性主义特征,自然界被当作女性、奴隶来对待、来征服。人决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、征服者、占有者,但人又有高贵之处,人者万物之灵,天地之性人为贵。人类中心论确立了人在自然界的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,人变成了自然界的真正主宰者,而自然界则被视为无生命、无价值的僵死的客体或存在物,只是被认识被改造的对象。这种进步越是快速,生态危机就越是严重,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。
自然资源完全是供人类享用的,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则是无限的,正如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样。上帝创造了自然,就是为了人类的利益,更何况上帝已经死了。
中国哲学不承认有超自然的目的,但也不认为只有人才是目的。人既然是天之所生,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实现天心,且只有人才能实现天心,这就是天无心,以人心为其心。
萨满教确实有天人合一的精神,但完全是神秘主义的,中国的天人合一论同萨满教的关系,则是古典哲学与原始宗教的关系。人难道仅仅是经济动物或者仅仅是会认识的动物吗?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既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,也不承认人的自律完全出于意志,那么,还有没有神圣性?如果有的话,又来自何方?在中国哲学看来,只能来自天,即自然界。